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桃林罗氏重修谱序

首页    经典探究    桃林罗氏重修谱序

 罗钦顺

族之有谱,所以著本原、详支派、别昭穆、辨亲疏,人伦之明,风俗之厚,实惟有系于此。故有昔知礼之君子,莫不以谱牒为重。前有作矣,后必从而续之,凡以为久远无穷计耳。  

吾罗氏之在吾吉聚族而居者,良不为少,其世或远或近,而著闻于天下者,往往有之。若吉水桃林之族其一也。余尝闻国初有弘文馆学士复仁,宣德间有工部侍郎汝敬,其才猷风烈,雄奇磊落,皆桃林之杰出者。数十年来,则有若贵藩大参璞、督府经历玮、靖江长史其祥,余皆尝获交焉。大参之闿疏敏达,督经之深密有谋,长史之左规右矩,士夫莫不推重。盖桃林人物后先相望,如此其著于天下也宜哉!

大参致政家居垂二十年,今年八十有三矣。一旦携诸孙,棹扁舟,溯流二百余里,特来访余,以其所重修族谱,嘱为之序。余多病,笔研疏且久,顾大参年德之重,意气复勤勤恳恳,又可辞乎?敬受而阅之,乃知其先盖出唐吉州刺史崱,崱卒于官,子孙遂留家庐陵。后数传有三十三承事者,始分居吉水,是为今樟树下白竹溪桃林之共祖。又后七世曰忠文始分居桃林,由承事者沿至大参,凡十有八世,溯而至刺史崱,盖二十六世矣。世有仕宦具列于图,在宋嘉定间有竹谷老人茂良者,实始作谱,其后若竹林居士自昭、耕乐翁以明、温教汝宽皆尝致修续之功,诸序文存焉。

大参乃竹林七世孙,而工侍之诸孙也。其所重修尤为详慎,且捐己资锓梓,而传之族人。嗟夫!大参以逾八望九之年,而于族谱一事惓惓焉不遗余力,其尊祖之孝,,收族之仁,可谓老而弥笃也。凡其族人子弟益相与勉修其德,以增光斯谱也哉。盖其德诚修则或出或处必皆能有以自立,为孝子、为孝弟、为良吏、为名臣、为幽贞之士,而九族之睦,有不待言者矣。

夫如是,则于大参之用心,斯为无负。而桃林之盛讵可涯哉?庸书此,以为序。其后大参来者,邑庠生体昂道同有庆也。

——《四库全书·整庵文集》

【注】本文稿摘自其文集《整庵文集》,为桃林原谱之不备。

竹谷老人茂良:罗茂良,号竹谷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罗大经父。与杨长孺、曾三异相唱和。事见《鹤林玉露》甲编卷二、六,乙编卷五,《象台首末》卷三。今录诗三首。

 

【解读】

这篇《桃林罗氏重修谱序》是明代学者罗钦顺为同族罗氏重修族谱所撰的序文,旨在阐明修谱的意义、追溯桃林罗氏的源流,并赞扬主持修谱者的德行。以下从内容、结构和文化价值三方面进行解读:

一、内容解析

修谱的意义

开篇即点明族谱的核心功能:“著本原、详支派、别昭穆、辨亲疏”,强调族谱是维系人伦秩序、淳厚风俗的重要载体。罗钦顺引用“知礼之君子莫不以谱牒为重”,将修谱提升到礼法传统的高度,凸显其文化正统性。

桃林罗氏的显赫传承

历史渊源:追溯至唐吉州刺史罗崱(卒于官,子孙定居庐陵),后分迁吉水,三十三承事为白竹溪、桃林共祖,七世后忠文迁桃林,至修谱时已历二十六世。

杰出人物:列举明代罗复仁(弘文馆学士)、罗汝敬(工部侍郎)等名宦,以及当代罗璞(大参)、罗玮(督府经历)、罗其祥(靖江长史)等才德之士,彰显家族“后先相望”的兴盛。

修谱的经过与主旨

罗璞(大参)年八十三仍亲力主持修谱,并捐资刊印,体现“尊祖之孝,收族之仁”。

谱系自宋嘉定年间罗茂良(竹谷老人)始修,经罗自昭、罗以明、罗汝宽等人续修,此次重修更趋详慎,延续了家族的文化自觉。

对族人的期许

结尾勉励族人以德行为本,成为“孝子”“良吏”“名臣”,通过个人修养光耀族谱,实现“九族之睦”,呼应儒家“修身齐家”的理念。

二、结构特色

由理入事:从泛论族谱价值(理论)切入,过渡到桃林罗氏的具体实践(个案),逻辑清晰。

以人系史:通过罗氏历代名人的事迹串联家族史,增强历史真实性与感染力。

首尾呼应:开篇强调“人伦风俗”,结尾回归“德修族睦”,形成道德教化的闭环。

三、文化价值

宗法社会的缩影

序文反映了明代士大夫阶层通过修谱强化宗族凝聚力的现象,体现了“敬宗收族”的儒家伦理。罗璞以高龄主持修谱,正是士大夫履行宗族责任的典范。

地方史的珍贵材料

文中详细记载了桃林罗氏的迁徙路线(庐陵→吉水→桃林)和世系分支,为研究江西地方家族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。

文学与思想的结合

罗钦顺作为理学家(《明儒学案》称其“恪守程朱”),序文兼具说理严谨与文辞雅致的特点。如“才猷风烈,雄奇磊落”等评语,既褒扬先德,又暗含对家族精神的提炼。

谱牒学的典型范例

序文体现了传统谱牒“明世系、序长幼、辨亲疏”的核心功能,并凸显修谱者对“信史”的追求(如世系官职的精确罗列)。

四、注释补充

罗钦顺:明代著名理学家,官至吏部尚书,学术上批判王阳明心学,主张“理气为一”。

竹谷老人罗茂良:南宋文人,与杨万里之子杨长孺交游,其子罗大经为《鹤林玉露》作者,可见桃林罗氏的文化积淀。

锓梓:指刻版印刷,明代私刻族谱的兴盛与印刷技术发展密切相关。

总结

这篇谱序不仅是桃林罗氏的家族记忆载体,更浓缩了明代士大夫的宗族观念、历史意识与文化理想。罗钦顺通过梳理血脉源流与道德传承,构建了一个“德业相承”的家族典范,对今日研究中国传统宗族社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 

2025年4月18日 11:23
浏览量:0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