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解析杨万里《罗氏万卷楼记》
罗氏万卷楼记
宋 杨万里
罗氏,皆豫章别也。其在于晋,君章(罗含,字君章)以文鸣降;及五季,则有江东(罗隐,号江东)公。今庐陵之罗,其后也。
出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,为完塘之罗。自武冈(罗棐恭,官武冈,山原罗氏开基祖)公以泓澄演迤之学,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,其族遂鼎盛。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,为印冈之罗。自乡先生天文(罗绋,字天文)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,其子若孙若曾孙,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,其荐于乡者何数,至今遂为士乡,家章甫,人诵弦也。由印冈西南三十里而近,为东西塘之罗。自长者长吉始,聘师友,辟斋房,训子弟,今垂五十年矣,而独未有闻焉。
长吉之族德元有孙敬夫,予闻其避俗入山,筑楼业书,扁以“万卷”,旁招儒先,以范以模。敬夫幼失所怙,每月之吉,定省其母夫人外,即往山斋。晨晷宵膏,忘寝废食。记览简策,日诵万言。追琢词章,月秃千毫。以书来请曰:“宗礼刻意愿学,而未得所以学,敢问圣涯奚而可航?圣门奚而可阶?”予复之曰:“服餐仁义,菑畲经训,学也。诵数训故,摛艳文词,亦学也。薄陋藏修,游谈空虚,亦学也。子也择于斯三者,在楙之而已。”
大抵族姓之盛衰,或以为数其然,岂其然乎?譬之田焉,水旱数也,勤惰数乎?当武冈公、天文先生之未作,完塘之罗犹印冈之罗,印冈之罗犹东西塘之罗也。今二氏之罗独殊于东西塘之罗,夫岂数乎哉?夫岂不以人乎哉?使敬夫而为印冈、完塘之罗,是亦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。岂惟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,果能楙焉,后出益可畏,晚发愈可仰,岂惟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。
敬夫与予叔父叔弟姪皆亲也,予以随牒倦游四方,晚乃识之。楼之下有堂曰:“醉经”,有轩曰“远俗”,曰“默”,曰“南”,曰“北”云。
庆元二年重阳前一日,具位杨万里记并书。
——录自北京大学《儒藏》编纂与研究中心《诚斋集》
【注】杨万里(1127-1206年),字廷秀,吉州吉水(今江西吉水县)人,南宋杰出诗人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官至秘书监。他忠贞爱国,写有大量爱国诗,着有《诚斋文集》。
【解析】
1. 关于庐陵罗氏的渊源
罗氏,皆豫章别也。其在于晋,君章(罗含,字君章)以文鸣降;及五季,则有江东(罗隐,号江东)公。今庐陵之罗,其后也。
解读:
杨万里开篇指出庐陵罗氏并非豫章罗氏的分支,而是“豫章别也”,即与豫章罗氏不同源的另一支罗氏家族。
庐陵罗氏的祖先是晋代的罗含(字君章)和五代的罗隐(号江东)。罗含是桂阳郡耒阳人,罗隐是浙江人,二者均与豫章罗氏(罗珠后裔)无直接关联。
杨万里强调庐陵罗氏的独立性,认为其是罗含、罗隐的后裔,而非豫章罗氏的分支。
2. 庐陵罗氏的分支与兴盛
出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,为完塘之罗。自武冈(罗棐恭,官武冈,山原罗氏开基祖)公以泓澄演迤之学,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,其族遂鼎盛。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,为印冈之罗。自乡先生天文(罗绋,字天文)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,其子若孙若曾孙,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,其荐于乡者何数,至今遂为士乡,家章甫,人诵弦也。由印冈西南三十里而近,为东西塘之罗。自长者长吉始,聘师友,辟斋房,训子弟,今垂五十年矣,而独未有闻焉。
解读:
庐陵罗氏分为多个分支,包括完塘之罗、印冈之罗和东西塘之罗。
完塘之罗:以罗棐恭(武冈公)为代表,因其学问渊博、文词卓绝,考中建炎进士,使家族兴盛。
印冈之罗:以罗绋(字天文)为代表,其家族以经术文词闻名,子孙中进士者众多,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。
东西塘之罗:以长吉为代表,虽注重教育,但尚未有显著成就。
杨万里通过对比不同分支的兴衰,强调家族兴盛的关键在于人才和教育,而非单纯依赖“天命”或“气数”。
3. 敬夫与万卷楼
长吉之族德元有孙敬夫,予闻其避俗入山,筑楼业书,扁以“万卷”,旁招儒先,以范以模。敬夫幼失所怙,每月之吉,定省其母夫人外,即往山斋。晨晷宵膏,忘寝废食。记览简策,日诵万言。追琢词章,月秃千毫。以书来请曰:“宗礼刻意愿学,而未得所以学,敢问圣涯奚而可航?圣门奚而可阶?”予复之曰:“服餐仁义,菑畲经训,学也。诵数训故,摛艳文词,亦学也。薄陋藏修,游谈空虚,亦学也。子也择于斯三者,在楙之而已。”
解读:
敬夫是东西塘之罗的后代,他避世隐居,建造“万卷楼”,专心读书,并邀请儒者讲学。
敬夫勤奋好学,每日诵读万言,钻研文词,并向杨万里请教为学之道。
杨万里回答:学习不仅在于诵读经典、钻研文词,更在于践行仁义、深耕经训。他鼓励敬夫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,并持之以恒。
4. 家族兴衰的关键
大抵族姓之盛衰,或以为数其然,岂其然乎?譬之田焉,水旱数也,勤惰数乎?当武冈公、天文先生之未作,完塘之罗犹印冈之罗,印冈之罗犹东西塘之罗也。今二氏之罗独殊于东西塘之罗,夫岂数乎哉?夫岂不以人乎哉?使敬夫而为印冈、完塘之罗,是亦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。岂惟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,果能楙焉,后出益可畏,晚发愈可仰,岂惟印冈、完塘之罗而已。
解读:
杨万里认为家族的兴衰并非由“天命”或“气数”决定,而是取决于人的努力。
他以田地为例:水旱是天数,但收成好坏取决于农民的勤惰。同样,家族的兴盛与否取决于是否重视教育、培养人才。
杨万里指出,完塘之罗和印冈之罗的兴盛并非偶然,而是因为武冈公和天文先生的努力。如果敬夫能够勤奋学习,东西塘之罗也有望兴盛。
5. 结尾与感慨
敬夫与予叔父叔弟姪皆亲也,予以随牒倦游四方,晚乃识之。楼之下有堂曰:“醉经”,有轩曰“远俗”,曰“默”,曰“南”,曰“北”云。
庆元二年重阳前一日,具位杨万里记并书。
解读:
杨万里与敬夫有亲戚关系,但因常年在外为官,直到晚年才相识。
他详细描述了万卷楼的布局,包括“醉经堂”和“远俗轩”等,体现了敬夫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。
结尾点明写作时间(庆元二年重阳前一日),并署名。
总结:
杨万里的《罗氏万卷楼记》不仅是一篇记录庐陵罗氏家族历史的文章,更是一篇探讨家族兴衰原因的哲理散文。他通过对比完塘之罗、印冈之罗和东西塘之罗的兴衰,强调家族的兴盛关键在于人才和教育,而非“天命”或“气数”。同时,他通过敬夫的故事,鼓励后人勤奋学习、践行仁义,以实现家族的持续繁荣。
此外,杨万里开篇明确指出庐陵罗氏是罗含、罗隐的后裔,与豫章罗氏(罗珠后裔)无关,进一步强调了罗氏家族的多源性和多样性。这一论断不仅丰富了罗氏家族的历史,也为后人研究罗氏家族的分支提供了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