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《四库全书·太平御览》罗含事迹、《湘中记》语句辑

首页    经典探究    《四库全书·太平御览》罗含事迹、《湘中记》语句辑

1.《晋书》曰:罗含字君章,桂阳人也。含幼孤,为叔母朱氏所养,少有志尚。昼卧梦一鸟,文彩异常,飞入口中。因惊起,说之。朱氏曰:“鸟有文彩,汝后必有才章。”自后藻思日新。

2.《晋书》曰:罗含字君章,襄阳人。少时,梦五色鸟入怀,遂取吞之。含觉,胸中如吞物,意谓不吉,乃告叔母朱氏。朱氏曰:“此鸟有文章,汝当善文章矣。”果如其言。众人谓之荆楚之松竹。荆州刺史桓温以为江左之清秀也。

3.《晋书》曰……又曰:罗含,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,乃称曰:“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。”

4.又曰:罗含、桓温尝与僚属宴会,含后至,温问众座曰:“此何如人?”或曰:“可谓荆楚之杞梓。”桓曰:“此自江左之秀,岂惟荆楚而已。”

5.《晋书》曰:罗含致仕还家,阶庭忽兰菊丛生,人以为德行之感。

6.《罗含传》曰:含在家中,时有白雀集堂宇,此德行幽感所致。

7.《罗含传》云:吞飞鸟卵。

8.《语林》曰:罗含在宣武,坐人介与他人相识,含正容曰:“所识已多,不烦复尔。”

9.《世说》曰……又曰:罗含为宣武从事,谢镇西作江夏使,往检校之。罗既至,初不问郡家事,乃遥就谢数日,饮酒而还。桓公问何事?罗云:“未审公谓谢尚是何似人?”桓公答:“仁祖是胜我许人。”罗云:“岂有胜公人而有行非者,故一无所问。”桓公奇其意而不责。

10.《世说》曰……又曰:罗含为宣武从事,谢镇西作江夏使,往检校之。罗既至,初不问郡家事,乃遥就谢数日,饮酒而还。桓公问何事?罗云:“未审公谓谢尚是何似人?”桓公答:“仁祖是胜我许人。”罗云:“岂有胜公人而有行非者,故一无所问。”桓公奇其意而不责。

11.《幽明录》曰:桂阳罗君章,二十许,都未有志,不属意学问。常昼寝,梦得一鸟卵,五色杂耀,不势人间物,梦中因取吞之。于是渐有志向,遂更勤学,读九经,以清才闻。

12.《罗含别传》曰:含字君章,刺史庾□以亲贤之,重作镇方岳搜杨楚,楚匪兰弗刈,仍辟含荆州部从事。

13.《罗含别传》曰:罗含,字君章。少尝昼卧,梦一鸟文色异常,径飞入口。

14.王韶之《始兴记》曰:城西百馀步有栖霞楼,临川王营置,清暑游焉,罗君章居之,因名为罗公洲。楼下洲上,果竹交荫,长杨傍映,高梧前竦,虽即城隍,趣同丘壑。

15.罗含《湘中记》曰:石燕在泉陵县,雷风则群飞,然其土人稀有见者。

16.罗含《湘中记》云:石燕在零陵县,雷风则群飞翩翩然,其土人未有见者,今合药或用。

17.罗含《湘中记》曰:石燕在泉陵县,雷风则群飞,然其土人稀有见者。

18.《湘中记》曰:永和初,有彩药衡山者,道迷粮尽。过岩下,见一老公,与四五年少对坐执书。告以饥,与之食物,如署豫。指教所去。五六日至家,而不腹饥。

19.《湘中记》曰:零陵有石燕,形似燕。得雷风则飞,吉□亢□如真燕。

20.《湘中记》曰:涉湘千里,但闻渔父吟。中流相和,其声绵邈也。

21.罗含《湘中记》曰:石燕在泉陵县,雷风则群飞,然其土人稀有见者。

22.【潭州】……《湘中记》曰:其地有舜之遗风,人多纯朴,今故老犹弹五弦琴,好为《渔父吟》。

23.《湘中记》曰:或曰,昭潭无底桔洲浮。(昭潭,湘水至深处也。桔洲,每大水,诸洲悉没而桔洲独存焉。)

 

24.【洲】《湘中记》曰:或曰,昭潭无底桔洲浮。(昭潭,湘水至深处也。桔洲,每大水,诸洲悉没而桔洲独存焉。)

25.【湘水】《湘中记》曰:湘水至清,虽深五六丈,见底了了然,石子如樗□矣,五色鲜明,白沙如雪,赤岸如朝霞,绿竹生焉,上叶甚密,下疏辽,常如有风气。

26.【沙】《湘中记》曰:白沙如霜雪,赤岸似朝霞。

27.【赤岸山】《南兖州记》曰:瓜步山东五里,江有赤岸山,南临江中。罗君章云,赤岸若朝霞,即此是也。涛水自海入江,冲激六七百里,至此岸侧,其势始衰。郭景纯《江赋》云:“鼓洪涛于赤岸。”

28.【五美水】《湘中记》曰:五美水,在长沙县东二十五里,光武时,有五美女居于此溪之侧,后因为名。

29.【九疑山】《湘中记》曰:九疑山在营道县,九山相似,行者疑惑,因名九疑。

30.【衡山】罗含《湘中记》曰:衡山、九嶷皆有舜庙,太守至,常遣户曹致祀,则如弦歌之声也。

31.《湘中记》曰:衡山、九疑皆有舜庙,遥望衡山如阵□沿湘千里,九向九背,乃不复见,有玉牒焉。(禹按其文,以治水也。)

32.罗含《湘中记》曰:衡山、九嶷皆有舜庙,太守至,常遣户曹致祀,则如弦歌之声也。

 

2025年1月12日 15:28
浏览量:0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