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寻亲路,宗亲终相聚 (祁阳篇)
作者:罗智勇
泉塘罗家罗初成在他还年幼之时,也就是他十三四岁的时候,就曾听家中长辈讲述过一件事。在明朝宣德年间,家族中有一支外迁到祁阳的宗亲,却久久未能联系上。年幼的罗初成在那时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探寻的种子。
今逢盛世,家族文化传承之风渐起,于罗含研究会几位会长的引领以及数位修谱贤达的统筹之下,群贤毕至,众志成城。值罗氏家族第十三修谱之际,秉持着追根溯源,欲完善家族谱系,遂毅然发起外寻宗亲之举,矢志探寻早年外迁之宗亲下落,以期家族团圆,传承永续。
而此次大家相聚在一起,罗初成将这个故事又提了出来。后来,在罗建军的召集以及他广泛的人脉网络的作用下,通过其中一位在祁阳纪委工作的同学打听,得知在祁阳市进宝镇管辖的自然村中有一个叫四塘村的地方。此次出发的目的地就是前往祁阳市进宝镇四塘村。
在 2024 年 5 月 5 日的晨曦中,泉塘村罗初成驾驶着车辆,与罗含研究会罗小川会长、烟塘村罗堉忠、下滩下村罗建军、上滩下村罗智勇一同踏上了充满期待与憧憬的寻亲之旅。我们的目标,是寻找那在族谱中记载的罗含后裔(大四房小六房茂钦公后裔第三十七世)、于明宣德己未年(公元 1439 年)迁入祁阳四塘村的泉塘罗家的踪迹。
这一路,我们穿越了约400多公里,从耒阳驶向祁阳的进宝镇。然而,命运似乎与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,尽管我们四处打听,却始终未能找到那名为四塘村的地方。但在热心人的帮助,如同一束温暖的光,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一位约 90 岁的罗姓老人,带着岁月的沉淀,为我们提供了家谱,可这并非我们心中所盼的那一支宗亲。
我们如同一颗坚韧的种子,在寻亲的道路上执着地生长。罗智勇在手机上不断搜索,终于从网上捕捉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。在距离进宝镇不远的八宝镇行政管辖自然村,有个四塘村正等待着我们去揭开谜底。于是,我们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,仿佛追逐着那遥远的梦想。
在八宝镇的四塘村,他们遇到了一位从天罗观村而来的罗姓人家。这位宗亲拿出他们的家谱,如同一本泛黄的历史书卷,记载着家族的兴衰与传承。但遗憾的是,这仍是铁塘罗氏的一支,并非我们苦苦寻觅的根源。
时间在寻亲的过程中悄然流逝,下午两点的阳光洒在我们疲惫的身上。然而,我们并没有放弃,就像那屹立不倒的山峰,坚守着寻亲的信念。罗志勇在导航上继续探寻着新的线索,在祁东县的行政管辖内,一个地名为风石堰镇四塘村的地方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他们再次踏上征程,从祁阳奔赴祁东。
当他们到达风石堰镇四塘村时,打听当地并没有罗姓的原住民,失望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。但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与惊喜,打听到在距离700米不远的地方,有个叫仙神井的村,那里的罗姓人家成为了我们新的希望。我们导航至风石堰镇的仙神井村,找到了当地的罗姓人家,并查阅了他们的家谱。那是第十修的家谱,依然是铁塘罗氏的分支,可我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寻亲成功的渴望。
寻亲的脚步并未停歇,在导航的指引下和风石堰镇仙神井村的宗亲介绍,在距离祁东县的风石堰镇仙神井约12公里。在那里,有个名为白石地镇黄土岭村的地方,据说有个罗氏祠堂的存在。这个消息如同黑夜中的明灯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。我们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,找到了当地的罗书记。在罗书记的带领下,我们参观了那座大气磅礴的罗氏祠堂。这座祠堂,是家族历史的见证,是宗亲们心中的圣地。
据介绍,这座祠堂是由当地企业家与罗姓族人共同出资一千万人民币建成的,彰显着家族的团结与力量。我们与罗姓族长罗金沅进行了交流,感受到了那份源自血脉的亲情。尽管这仍是铁塘罗氏的一支,但他们与罗小川会长互留了联系方式,为未来的交流与探寻埋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此时,已是傍晚七点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。当地的罗书记和族长热情地挽留我们一起用晚餐,但时间的紧迫让我们不得不婉拒。我们驱车回耒阳,在夜晚十一点的星光下,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。
尽管这次寻亲之旅充满了波折与艰辛,但我们在追寻的过程中,收获了坚持与勇气,更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与力量。那优美的风景,那感人的瞬间,都成为了我们寻亲路上最美的点缀。我们相信,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困难与挑战,我们都将坚定地走下去,因为寻亲的脚步永不停歇。未来的某一天,我们终将找到那失散已久的宗亲,续写家族的辉煌篇章。...
2024年5月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