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能清散文:留得琴音山不老
耒阳文苑 2024年07月11日 16:54 湖南
山水往往是孕育文化的摇篮,并因文化而长青。据《明一统志》卷八十一记载:“罗琴山,在阳江县西二十五里,昔罗含尝携琴游此。故名。山顶有石如棋局,或闻仙人尝围棋如此。”罗含为东晋时耒阳人,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和文学家,官至长沙相、尚书郎。为了这一文化印迹,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组织我们前往广东阳江市罗琴山,寻觅罗含留下的历史足迹。
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离开城区向罗琴山挺进,尽管是一条水泥马路,但是因为很少有大巴行驶,伸展到路中的树枝、藤蔓,阻挡大车通行,我们不时下车扫除障碍,真可谓是“为文化寻根,披荆斩棘行”。
▲进山之路
过了牌门,在林中穿行大约五六公里,便到了山路的终点,一个水泥坝边。我们从左边石级登上山坝,环望四周,豁然开朗。只见山上一条山溪,一路越过乱石蜿蜒流来,到了坝底,穿过涵洞,又蜿蜒流去,消失在下面的深林之中。而这堤坝却像一把巨大的古琴横卧在山谷之中,这情景一下就想起“罗琴雅操”的典故。据说,当时罗含应阳江县令杨方之邀,携琴弹于此山,留下了“罗琴雅操”的美谈。
▲水坝如琴
奔下水坝,我用脚尖点着溪水中的石头一蹦一蹦往上跳。山溪时而深时而浅,石头时而高时而低,我像是踩在梅花桩上练功夫,稍有不慎便有摔倒的危险。跳过一段嶙峋乱石后,这时溪流被收缩在一条石槽中奔流,两边是龙骨一样的石岸,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特的状貌。一阵欣喜,我往上小跑了几十米,突然出现一块巨石,像一面大鼓拦在了前面,与脚下的石台围成一潭清池。再往前走是很难了,回头一看,丛丛山花装点这溪岸,块块石头就像摆好的座位,像一个天然的舞台,我想,也许这就是罗含抚琴的“琴台”。
▲溯溪而上
这时,我望见罗含文化研究会罗湘云会长攀着石岸而来,后面老远跟着几个人。我连忙过去搀扶,他却教我小心。罗会长是一位勇敢而脱俗的开拓者,他因奋力创办正源学校而闻名遐迩,现在又把教育办到了美国。
▲罗含文化研究会会长罗湘云
“罗含为什么来到深山对溪弹琴呢?”我问罗会长。
“这个问题有点复杂,不过我认为,追求内心宁静的人,亲近山水更容易接近本心。”他说,“罗含是一个忠于内心和本性的人。”
“您觉得自己和罗含有什么相似之处?”
“我既欣赏老祖宗的开创精神和铮铮傲骨,又欣赏他的内心淡泊和清澈,这也是我追求的处世之道。”
下山时我频频回首,不想说再见。
(本文2024年7月11日发表于衡阳晚报)
编辑:刘 丹 雷学锋 陈云英 李小蓓
复审:蒋能清 李 怡
终审:匡华古